成语解释、出处

  • 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成语解释: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成语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冬温夏清【dōng wēn xià qīng】

    成语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光辉灿烂【guāng huī càn làn】

    成语解释: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

    成语解释: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挥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成语解释: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汗如雨下【hàn rú yǔ xià】

    成语解释: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 焦金流石【jiāo jīn liú shí】

    成语解释: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成语出处: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 阑风伏雨【lán fēng fú yǔ】

    成语解释: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成语解释: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秋行夏令【qiū xíng xià líng】

    成语解释: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成语出处: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 肉山脯林【ròu shān fǔ lín】

    成语解释: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成语出处: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 热气腾腾【rè qì téng téng】

    成语解释: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一回:“只见小和用一个小托盘托了几碗盖碗茶,热气腾腾的端过来。”

  • 沃野千里【wò yě qiān lǐ】

    成语解释: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成语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 无冬无夏【wú dōng wú xià】

    成语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成语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 无边无垠【wú biān wú yín】

    成语解释: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成语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 夏雨雨人【xià yǔ yǔ rén】

    成语解释: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燕雁代飞【yàn yàn dài fēi】

    成语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 一马平川【yī mǎ píng chuān】

    成语解释: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一望无际【yī wàng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 一望无垠【yī wàng wú yín】

    成语解释: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成语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 蝉不知雪【chán bù zhī xuě】

    成语解释: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 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成语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 流金铄石【liú jīn shuò shí】

    成语解释: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成语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郁郁葱葱【yù yù cōng cōng】

    成语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 冬日夏云【dōng rì xià yún】

    成语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火伞高张【huǒ sǎn gāo zhāng】

    成语解释: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成语出处: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寒耕暑耘【hán gēng shǔ yùn】

    成语解释: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成语出处:《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 赫赫炎炎【hè hè yán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颗粒无收【kē lì wú shōu】

    成语解释: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