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出乎意外【chū hū yì wài】

    成语解释: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当机立断【dāng jī lì duàn】

    成语解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害群之马【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开门见山【kāi mén jiàn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成语出处: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 励精图治【lì jīng tú zhì】

    成语解释: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人浮于事【rén fú yú shì】

    成语解释: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成语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

    成语解释: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 是非曲直【shì fēi qǔ zhí】

    成语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 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成语解释:替百姓除祸害。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休戚与共【xiū qī yǔ gòng】

    成语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 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成语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 一飞冲天【yī fēi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义不容辞【yì bù róng cí】

    成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异想天开【yì xiǎng tiān kāi】

    成语解释: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 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臭名远扬【chòu míng yuǎn yáng】

    成语解释: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成语出处:《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丢人现眼【diū rén xiàn yǎn】

    成语解释:丢脸,出丑。

    成语出处: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 马到成功【mǎ dào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 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成语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 名满天下【míng mǎ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成语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

    成语解释: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成语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 沉湎酒色【chén miǎn jiǔ sè】

    成语解释: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 身败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

    成语解释: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 实事求是【shí shì qiú shì】

    成语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事在人为【shì zài rén wéi】

    成语解释: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 一举成名【yī jǔ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 大吃一惊【dà chī yī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心想事成【xīn xiǎng shì chéng】

    成语解释:心里想到的,都能成功。多用于祝福语。

    成语出处:

  • 誓不罢休【shì bù bà xiū】

    成语解释: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

    成语出处: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田文镜下了决心,不查个青红皂白誓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