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日衣绣【bái rì yì xiù】

    成语解释: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白衣公卿【bái yī gōng qīng】

    成语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白衣卿相【bái yī qīng xiàng】

    成语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百孔千疮【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布衣韦带【bù yī wéi dài】

    成语解释: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 布衣之交【bù yī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 布衣黔首【bù yī qián shǒu】

    成语解释: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 白衣苍狗【bái yī cāng gǒu】

    成语解释: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白衣宰相【bái yī zǎi xiàng】

    成语解释: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 敝衣粝食【bì yī lì shí】

    成语解释: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成语出处:宋·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 敝衣枵腹【bì yī xiāo fù】

    成语解释:衣破肚饥。形容生活困顿。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上总制书》:“故富者贫而贫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横被苛敛。”

  • 弊衣箪食【bì yī dān shí】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 弊衣疏食【bì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弊衣蔬食【bì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成语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布衣粝食【bù yī lì shí】

    成语解释: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成语出处: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 彩衣娱亲【cǎi yī yú qīn】

    成语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成语出处: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汉·刘向《列女传》

  • 乘肥衣轻【chéng féi yì qīng】

    成语解释: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 鹑衣百结【chún yī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 绰绰有余【chuò chuò yǒu yú】

    成语解释: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 绰有余裕【chuò yǒu yú yù】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 苍狗白衣【cāng gǒu bái yī】

    成语解释: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诗:“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

  • 草衣木食【cǎo yī mù shí】

    成语解释: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 侈衣美食【chǐ yī měi shí】

    成语解释: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 鹑衣鹄面【chún yī hú miàn】

    成语解释: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成语出处: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 鹑衣鷇食【chún yī kòu shí】

    成语解释: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籍名收养,多至数千馀人,岁费当若干!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 黜衣缩食【chù yī suō shí】

    成语解释: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成语出处:明·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 粗衣恶食【cū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颠倒衣裳【diān dǎo yī cháng】

    成语解释: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成语出处:《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短衣匹马【duǎn yī pǐ mǎ】

    成语解释: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颠衣到裳【diān yī dào shang】

    成语解释: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同“颠倒衣裳”。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 恶衣恶食【è yī è shí】

    成语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恶衣粝食【è yī lì shí】

    成语解释: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恶衣菲食【è yī fēi shí】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 恶衣蔬食【è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同“恶衣菲食”。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 饭囊衣架【fàn náng yī jià】

    成语解释:囊:口袋。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之人。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