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

    成语解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成语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防患未萌【fáng huàn wèi méng】

    成语解释: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

    成语出处:清·黄彭年《代刘蓉函件》之一:“大局所关,防患未萌,当局必有远虑。”

  • 和而不唱【hé ér bù chàng】

    成语解释: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 平步青云【píng bù qīng yún】

    成语解释: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闻风而动【wén fēng ér dòng】

    成语解释: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无所可否【wú suǒ kě fǒu】

    成语解释:不赞同也不反对。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 闻风响应【wén fēng xiǎng yīng】

    成语解释: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

    成语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成语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心服首肯【xīn fú shǒu kěn】

    成语解释: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云集响应【yún jí xiǎng yìng】

    成语解释: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众口一词【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众口一辞(词),纷然不正。”

  • 众说纷纭【zhòng shuō fēn yún】

    成语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 赞口不绝【zàn kǒu bù jué】

    成语解释:不住口地称赞。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 赞声不绝【zàn shēng bù jué】

    成语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 啧啧称赞【zé zé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 众口交赞【zhòng kǒu jiāo zàn】

    成语解释:众人交相赞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 交口称赞【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交口赞誉【jiāo kǒu zàn yù】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闻风而起【wén fēng ér qǐ】

    成语解释: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赞不绝口【zàn bù jué kǒu】

    成语解释:不住口地称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 赞叹不已【zàn tàn bù yǐ】

    成语解释: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 各种各样【gè zhǒng gè yàng】

    成语解释: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成语出处: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 点头称是【diǎn tóu chēng shì】

    成语解释: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 点头称善【diǎn tóu chēng shàn】

    成语解释: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 啧啧赞美【zé zé zàn měi】

    成语解释: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成语出处:茅盾《想到》:“一位陶冶于‘高级趣味’中的小姐本来不听他的,但到后来也啧啧赞美起来。”

  • 点头道是【diǎn tóu dào shì】

    成语解释: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 赞不容口【zàn bù róng kǒu】

    成语解释:赞:称赞。赞美的话嘴里已容纳不下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9回:“圣公待其书完,接过讽咏,觉情文交至,于无可形容处形容出来,与历来名人所题另是一付杼轴,不禁赞不容口。”

  • 杂然相许【zá rán xiāng xǔ】

    成语解释: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 心折首肯【xīn zhé shǒu kěn】

    成语解释: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 颠头耸脑【diān tóu sǒng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

  • 颠头播脑【diān tóu bō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播:通“簸”,摇荡。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 颠头簸脑【diān tóu bǒ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簸:摇荡。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清·戴珞《滕阴杂记》第二卷:“从今那复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说堂时垂手呵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