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言简意赅【yán jiǎn yì gāi】

    成语解释: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 一气呵成【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 远见卓识【yuǎn jiàn zhuó shí】

    成语解释: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成语出处: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 义正词严【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字字珠玉【zì zì zhū yù】

    成语解释: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成语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口成章【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龙飞凤舞【lóng fēi fèng w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成语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 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成语出处: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 妙趣横生【miào qù 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 笔扫千军【bǐ sǎo qiān jūn】

    成语解释: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 气势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成语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一针见血【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成语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成语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妙笔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感人至深【gǎn rén zhì shēn】

    成语解释:指受到的感动特别深。至深:特别深切。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