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口藏舌【bì kǒu cáng shé】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不哼不哈【bù hēng bù hā】

    成语解释: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 不赞一词【bù zàn yī cí】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不言不语【bù yán bù yǔ】

    成语解释:不说话,闷声不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 沉静寡言【chén jìng guǎ yán】

    成语解释: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成语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 沉厚寡言【chén hòu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沉毅寡言【chén yì guǎ yán】

    成语解释: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 沉吟不语【chén yīn bù yǔ】

    成语解释: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 沉重寡言【chén zhòng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沉重少言【chén zhòng shǎo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成语出处:《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单刀直入【dān dāo zhí rù】

    成语解释: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杜口吞声【dù kǒu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 敦默寡言【dūn mò guǎ yán】

    成语解释:稳重而少言语。

    成语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 罕言寡语【hǎn yán guǎ yǔ】

    成语解释: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缄口结舌【jiā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绝口不道【jué kǒu bù dào】

    成语解释:指闭口不谈。

    成语出处:《汉书·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缄口不言【jiā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快人快语【kuài rén kuài yǔ】

    成语解释: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 默不作声【mò bù zuò shēng】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 言多必失【yán duō bì shī】

    成语解释: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成语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勇猛精进【yǒng měng jīng jìn】

    成语解释: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成语出处:《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 一言不发【yī yán bù fā】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重厚寡言【zhòng hòu guǎ yán】

    成语解释: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成语出处:《金史·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 直接了当【zhí jiē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因为反正无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点‘卖身投靠’的直接了当。”

  • 默默无言【mò mò wú yán】

    成语解释: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成语解释: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成语出处:《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于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钩。后为羽林射生,从来瑱于襄阳,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

  • 沉密寡言【chén mì guǎ yán】

    成语解释: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成语出处:《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 祸从口出【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语解释: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语解释: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 木讷寡言【mù nè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成语出处:《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