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教之教【bù jiào zhī jiào】

    成语解释: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 不了了之【bù liǎo liǎo zhī】

    成语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 不了而了【bù liǎo ér liǎo】

    成语解释:犹不了了之。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 出乎反乎【chū hū fǎn hū】

    成语解释: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闷坐牙床》:“怕只怕你,出乎反乎,一旦之间,把奴就撇。我的天哪,叫我依靠何人?”

  • 大错特错【dà cuò tè cuò】

    成语解释:完全错了。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大谋不谋【dà móu bù móu】

    成语解释: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成语出处:《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 大书特书【dà shū tè shū】

    成语解释: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待理不理【dài lǐ bù lǐ】

    成语解释: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 当断不断【dāng duàn bù duàn】

    成语解释: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成语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着不着【dāng zhuó bù zhuó】

    成语解释: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得步进步【dé bù jìn bù】

    成语解释: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

    成语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得马失马【dé mǎ shī mǎ】

    成语解释: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成语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东张西张【dōng zhāng xī zhāng】

    成语解释: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看他们的眼睛,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

  • 恩将仇报【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耳满鼻满【ěr mǎn bí mǎn】

    成语解释: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故弄玄虚【gù nòng xuán xū】

    成语解释: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过桥拆桥【guò qiáo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成语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 好说歹说【hǎo shuō dǎi shuō】

    成语解释: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 花说柳说【huā shuō liǔ shuō】

    成语解释: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你看不得这些年轻的小老爷们,花说柳说的,不中用。”

  • 横说竖说【héng shuō shù shuō】

    成语解释: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 见怪不怪【jiàn guài bù guài】

    成语解释: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剑及屦及【jiàn jí jù jí】

    成语解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 将错就错【jiāng cuò jiù cuò】

    成语解释: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 将计就计【jiāng jì jiù jì】

    成语解释: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将心比心【jiāng xīn bǐ xīn】

    成语解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

  • 解铃系铃【jiě líng jì líng】

    成语解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成语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 今月古月【jīn yuè gǔ yuè】

    成语解释: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成语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进旅退旅【jìn lǚ tuì lǚ】

    成语解释: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成语出处:《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 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成语解释: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