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笔下超生【bǐ xià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 独当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成语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 分斤拨两【fē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成语出处: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姑息养奸【gū xī yǎng jiān】

    成语解释: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黑白分明【hēi bái fēn míng】

    成语解释: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含垢匿瑕【hán gòu nì xiá】

    成语解释: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含垢弃瑕【hán gòu qì xiá】

    成语解释: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

    成语解释: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 斤斤较量【jīn jīn jiào liàng】

    成语解释:指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当,他老人家却也不甚斤斤较量。”

  • 禁网疏阔【jìn wǎng shū kuò】

    成语解释:指法律过于宽容。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上》:“及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 宽大为怀【kuān dà wéi huái】

    成语解释: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 宽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

    成语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宽以待人【kuān yǐ dài rén】

    成语解释: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宽仁大度【kuān rén dà dù】

    成语解释: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克逮克容【kè dǎi kè róng】

    成语解释:指能和顺而宽容。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即邑姜虽贤,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 匿瑕含垢【nì xiá hán gòu】

    成语解释: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拈斤播两【n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 蒲鞭之罚【pú biān zhī fá】

    成语解释: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 器小易盈【qì xiǎo yì yíng】

    成语解释: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沈顿。”

  • 鼠肚鸡肠【shǔ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成语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小肚鸡肠【xiǎo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成语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休休有容【xiū xiū yǒu róng】

    成语解释: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成语出处:《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成语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

    成语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宰相肚里好撑船【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成语解释:谀人肚量大。

    成语出处: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撑船’。 明·叶盛《水东日记·杨大理诗谑》

  • 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成语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 较短量长【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

    成语解释:指比较长短,评论优劣。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 较长絜短【jiào cháng xié duǎn】

    成语解释:指比较高低。同“较短絜长”。

    成语出处:清·王韬《变法自强下》:“师其所长而掩其所短,变欲求立乎泰西诸大国之间,而与之较长絜短而无所馁也。”

  • 宽宏大度【kuān hóng dà dù】

    成语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宏大度,何所不容。”

  • 宽洪大度【kuān hóng dà dù】

    成语解释:指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同“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