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秉烛待旦【bǐng zhú dài dàn】

    成语解释: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 朝成暮徧【cháo chéng mù shí】

    成语解释: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成语出处:

  • 旦夕之间【dàn xī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月夕花朝【yuè xī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匪伊朝夕【fěi yí zhāo xī】

    成语解释: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指是子不少。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 凤鸣朝阳【fèng míng zhāo yáng】

    成语解释: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花朝月夕【huā zhāo yuè xī】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良辰美景【liáng chén měi jǐng】

    成语解释: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暮爨朝舂【mù cuàn cháo chōng】

    成语解释: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后平湖曲》:“楼上墙头无一物,暮爨朝舂一生足。”

  • 难以预料【nán yǐ yù liào】

    成语解释: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 生气勃勃【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身先朝露【shēn xiān cháo lù】

    成语解释: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成语出处:《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 失之东隅【shī zhī dōng yú】

    成语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收之桑榆【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温凊定省【wēn qǐng dìng shěng】

    成语解释: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一朝一夕【yī zhāo yī xī】

    成语解释: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一朝之忿【yī zhāo zhī fèn】

    成语解释: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 月夜花朝【yuè yè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早出晚归【zǎo chū wǎn guī】

    成语解释: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 朝不保夕【zhāo bù bǎo 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朝不虑夕【zhāo bù lǜ 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朝不谋夕【zhāo bù móu 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 朝令夕改【zhāo lìng xī gǎi】

    成语解释: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成语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朝思暮想【zhāo sī mù xiǎng】

    成语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成语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 朝生夕死【zhāo shēng xī sǐ】

    成语解释: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 朝奏暮召【zhāo zòu mù zhào】

    成语解释: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成语出处: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 朝发暮至【zhāo fā mù zhì】

    成语解释: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 朝夷暮跖【zhāo yí mù zhí】

    成语解释: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观世变矣。”

  • 朝成暮遍【zhāo chéng mù biàn】

    成语解释: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成语出处:《南史·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 朝更暮改【zhāo gèng mù gǎi】

    成语解释:早晨刚改过,晚上又变了。形容主意不定,一会儿一个样。亦作“朝更夕改”。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战国来尚纵横朝更暮改,至楚汉诛暴秦大业归刘。”

  • 花朝月夜【huā zhāo yuè yè】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南朝·梁元帝《春别应令诗》:“动春心花朝月夜,谁忍相思今不见。”

  • 花辰月夕【huā chén yuè xī】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成语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赏。”

  • 暮鼓晨钟【mù gǔ chén zhōng】

    成语解释: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 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

    成语解释: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