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淡泊明志【dàn bó míng zhì】

    成语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淡然处之【dàn rán chǔ zhī】

    成语解释: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 乐天知命【lè tiān zhī mìng】

    成语解释: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六根清净【liù gēn qīng jìng】

    成语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成语出处: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 清心寡欲【qīng xīn guǎ yù】

    成语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成语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 清静无为【qīng jìng wú wéi】

    成语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成语出处: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 清微淡远【qīng wēi dàn yuǎn】

    成语解释: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 逍遥自在【xiāo yáo zì zài】

    成语解释: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 笑傲风月【xiào ào fēng yuè】

    成语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 心如止水【xīn rú zhǐ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不徐不疾【bù xú bù jí】

    成语解释: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不紧不慢【bù jīn bù màn】

    成语解释: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 宠辱不惊【chǒng rǔ bù jīng】

    成语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成语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 从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

    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成语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 泰然处之【tài rán chǔ zhī】

    成语解释: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坦然自若【tǎn rán zì ruò】

    成语解释: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与世无争【yú shì wú zhēng】

    成语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 怡然自乐【yí rán zì lè】

    成语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成语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成竹在胸【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闲云野鹤【xián yún yě hè】

    成语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成语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 云淡风轻【yún dàn fēng qīng】

    成语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成语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镇定自若【zhèn dìng zì ruò】

    成语解释: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成语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泰然自得【tài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成语出处:

  • 从从容容【cóng cóng róng róng】

    成语解释: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必须放他进内,从从容容,慢慢为之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