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按行自抑【àn xíng zì yì】

    成语解释: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按捺不住【àn nà bù zhù】

    成语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惩忿窒欲【chéng fèn zhì yù】

    成语解释: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成语出处:《周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低眉垂眼【dī méi chuí yǎn】

    成语解释: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动不失时【dòng bù shī shí】

    成语解释: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 奉公克己【fèng gōng kè jǐ】

    成语解释: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 规言矩步【guī yán jǔ bù】

    成语解释: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 谨小慎微【jǐn xiǎo shèn wēi】

    成语解释: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谨言慎行【jǐn yán shèn xíng】

    成语解释: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 敬小慎微【jìng xiǎo shèn wēi】

    成语解释: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 局促不安【jú cù bù ān】

    成语解释: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举止言谈【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 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

    成语解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克己慎行【kè jǐ shèn xíng】

    成语解释: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 敛色屏气【liǎn sè bǐng qì】

    成语解释: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 捏手捏脚【niē shǒ niē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 扭扭捏捏【niǔ niǔ niē niē】

    成语解释: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 轻举妄动【qīng jǔ wàng dòng】

    成语解释: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成语出处:《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 缩手缩脚【suō shǒu suō jiǎo】

    成语解释: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 小心谨慎【xiǎo xīn jǐn shèn】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成语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成语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省身克己【xǐng shēn kè jǐ】

    成语解释: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成语出处: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 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

    成语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踧踖不安【cù jí bù ān】

    成语解释: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宝玉因贾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 轻手轻脚【qīng shǒu qīng jiǎo】

    成语解释: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 非分之想【fēi fèn zhī xiǎng】

    成语解释: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 矫揉造作【jiǎo róu zào zuò】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 快犊破车【kuài dú pò chē】

    成语解释: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成语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之。”

  • 老成持重【lǎo chéng chí zhòng】

    成语解释: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成语出处:清·魏善伯《留侯论》:“而老成持重,坐靡岁月,终于无成者,不可胜数。”

  • 敛容屏气【liǎn róng bǐng qì】

    成语解释: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言笑不苟【yán xiào bù gǒu】

    成语解释: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