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精诚团结【jīng chéng tuán jié】

    成语解释: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 举国一致【jǔ guó yī zhì】

    成语解释: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 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齐心合力【qí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成语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同心合力【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语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同心并力【tóng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

    成语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 吴越同舟【wú yuè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信以为真【xìn yǐ wéi zhēn】

    成语解释: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成语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 众口铄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

    成语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众人拾柴火焰高【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成语解释: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众擎易举【zhòng qíng yì jǔ】

    成语解释: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成语出处: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 众口熏天【zhòng kǒu xūn tiān】

    成语解释: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 众心成城【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 移山造海【yí shān zào hǎi】

    成语解释: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成语出处: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 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成语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如左右手【rú zuǒ yòu shǒu】

    成语解释: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同舟而济【tóng zhōu ér jì】

    成语解释: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团结一致【tuán jié yī zhì】

    成语解释: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