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成语解释: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成语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兴致勃勃【xìng zhì bó bó】

    成语解释: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 幸灾乐祸【xìng zāi lè huò】

    成语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 兴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兴会淋漓【xìng huì lín lí】

    成语解释:兴会:兴致;淋漓:酣畅,充盛。形容兴致很高,精神舒畅。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3回:“这父子兴会淋漓,巳牌末脱稿。”

  • 轩轩甚得【xuān xuān shèn dé】

    成语解释:轩轩: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非常得意。[

    成语出处:《新唐书·孔戣传》:“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 新婚宴尔【xīn hūn yàn ěr】

    成语解释:宴尔:快乐愉悦,亦作“燕尔”。形容新婚快乐。亦作“燕尔新婚”、“新婚燕尔”。

    成语出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婚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 兴高彩烈【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解释: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同“兴高采烈”。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 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成语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扬眉吐气【yáng méi tǔ qì】

    成语解释: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怡情悦性【yí qíng yuè xìng】

    成语解释: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怡然自得【yí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意气扬扬【yì q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优哉游哉【yōu zāi yóu zāi】

    成语解释:指生活悠闲自在。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有问必答【yǒu wèn bì dá】

    成语解释: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成语出处: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 沾沾自喜【zhān zhān zì xǐ】

    成语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 正中下怀【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成语解释:正合自己的心意。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 自得其乐【zì dé qí lè】

    成语解释: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 自鸣得意【zì míng dé yì】

    成语解释: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 自由自在【zì yóu zì zài】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

    成语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满面春风【mǎn miàn chūn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成语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

    成语解释: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 眉飞色舞【méi fēi sè wǔ】

    成语解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 求仁得仁【qiú rén dé rén】

    成语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成语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成语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 陶情适性【táo qíng shì xìng】

    成语解释: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 喜上眉梢【xǐ shàng méi shāo】

    成语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 娱心悦目【yú xīn yuè mù】

    成语解释: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成语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怡然自乐【yí rán zì lè】

    成语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