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把素持斋【bǎ sù chí zhāi】

    成语解释: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 持斋把素【chí zhāi bǎ sù】

    成语解释: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 当头棒喝【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 遁入空门【dùn rù kōng mén】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 剪发被褐【jiǎn fā bèi hè】

    成语解释: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老僧入定【lǎo sēng rù dìng】

    成语解释: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

    成语解释: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汉元,谅他也上不了外国!”

  • 清心寡欲【qīng xīn guǎ yù】

    成语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成语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 僧多粥少【sēng duō zhōu shǎo】

    成语解释: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成语出处: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 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成语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成语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 神仙中人【shén xiān zhōng rén】

    成语解释: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成语出处: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晋书·王恭传》

  •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成语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顽石点头【wán shí diǎn tóu】

    成语解释: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成语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 削发披缁【xuē fà pī zī】

    成语解释: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沿门托钵【yán mén tuō bō】

    成语解释: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沿门托钵者流矣。”

  • 在家出家【zài jiā chū jiā】

    成语解释: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成语出处:《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 祝发空门【zhù fā kōng mén】

    成语解释:指削发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清·景星杓《山斋客谭·孙旭》:“耿逆平,旭未授官,忽祝发空门,日修禅诵以老。”

  •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

    成语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 半路修行【bàn lù xiū xíng】

    成语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成语出处:参见“半路出家”。

  • 遁迹空门【dùn jì kōng mén】

    成语解释: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 遁迹桑门【dùn jì sāng mén】

    成语解释: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 剪发披缁【jiǎn fā pī zī】

    成语解释: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 生公说法【shēng gōng shuō fǎ】

    成语解释: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成语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 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

    成语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 披缁削发【pī zī xuē fà】

    成语解释: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 蜀鄙二僧【shǔ bǐ èr sēng】

    成语解释: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成语出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白鹤堂时文集》

  • 丰干饶舌【fēng gān ráo shé】

    成语解释:丰干:唐代高僧,饶舌:多嘴,唠叨。丰干多嘴多舌。指不该说而说或不该管却管别人的事。比喻说的都是废话。

    成语出处:寒山复执闾丘公手,笑而答曰:‘丰干饶舌。’久而放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

  • 托钵沿门【tuō bō yán mén】

    成语解释: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 大喝一声【dà hè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 吃四方饭【chī sì fāng fàn】

    成语解释: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 一瓶一钵【yī píng yī bō】

    成语解释:瓶、钵: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 一钵一瓶【yī bō yī píng】

    成语解释: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 鬓丝禅榻【bìn sī chán tà】

    成语解释:鬓丝:指年老的人;禅榻:僧床。形容老人过的像僧人一样的清静生活

    成语出处:唐·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