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蔼然可亲【ǎi rán kě qīn】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

  • 才兼文武【cái jiān wén wǔ】

    成语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跌荡风流【diē dàng fēng liú】

    成语解释: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 放浪形骸【fàng làng xíng hái】

    成语解释: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风度翩翩【fēng dù piān piān】

    成语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风流儒雅【fēng liú rú yǎ】

    成语解释: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 风流倜傥【fēng liú tì tǎng】

    成语解释: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这边北院里同居的,也是个京官,姓车,号文琴,是刑部里的一个实缺主事,却忘了他在那一司了。为人甚是风流倜傥。”

  • 风流潇洒【fēng liú xiāo sǎ】

    成语解释: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 放达不羁【fàng dá bù jī】

    成语解释: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 丰度翩翩【fēng dù piān piān】

    成语解释: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回:“旁观的人,见十余部马车络绎而来,末后一部车上坐着秋谷,精神轩翥,丰度翩翩,香留荀令之裾,粉傅何郎之面,真似灵和疏柳,张绪当年。”

  •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豪放不羁【háo f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豪情逸致【háo qíng yì zhì】

    成语解释: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

    成语解释: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成语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 襟怀洒落【jīn huái sǎ luò】

    成语解释: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 精力充沛【jīng lì chōng pèi】

    成语解释: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举止娴雅【jǔ zhǐ xián yǎ】

    成语解释: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 举止言谈【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 解衣般礴【jiě yī bān bó】

    成语解释: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有一吏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舐笔和墨,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 《庄子·田子方》

  • 举止不凡【jǔ zhǐ bù fán】

    成语解释: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 举止大方【jǔ zhǐ dà fāng】

    成语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 举止自若【jǔ zhǐ zì ruò】

    成语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 浪迹江湖【làng jì jiāng hú】

    成语解释: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 林下风范【lín xià fēng fàn】

    成语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 林下风气【lín xià fēng qì】

    成语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 落魄不羁【luò pò bù jī】

    成语解释: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

  • 落拓不羁【luò tuò bù jī】

    成语解释: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成语出处:《北史·杨素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 马上功成【mǎ shàng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指凭武功建国。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黏皮带骨【nián pí dài gǔ】

    成语解释:比喻拖沓,不洒脱。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钟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

  • 黏皮着骨【nián pí zhe gǔ】

    成语解释:比喻拖沓,不洒脱。同“黏皮带骨”。

    成语出处: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

  • 翩翩公子【piān piān gōng zǐ】

    成语解释: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 翩翩少年【piān piān shào nián】

    成语解释: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真是一位翩翩少年,大概是一位大学生吧,在他的西服小口袋里,插了一枝自来水笔。”

  • 翩翩风度【piān piān fēng dù】

    成语解释: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