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拔树撼山【bá shù hàn shān】

    成语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别树一旗【bié shù yī qí】

    成语解释: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草木萧疏【cǎo mù xiāo shū】

    成语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成语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草衣木食【cǎo yī mù shí】

    成语解释: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 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

    成语解释: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 独木不成林【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 独木难支【dú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蠹众木折【dù zhòng mù zhé】

    成语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大树底下好乘凉【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

    成语解释: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诽谤之木【fěi bàng zhī mù】

    成语解释: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成语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 风木含悲【fēng mù hán bēi】

    成语解释: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蜚瓦拔木【fēi wǎ bá mù】

    成语解释:形容风力迅猛。

    成语出处:宋·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余乡常有飓风,但初来声势颇恶,与三州不异,人家即曰:‘报起矣!’有顷则亦蜚瓦拔木,无所不至。”

  • 逢场竿木【féng chǎng gān mù】

    成语解释: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

    成语出处:语出《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 风木之悲【fēng m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 风木之思【fēng mù zhī sī】

    成语解释: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浮石沉木【fú shí ché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是非颠倒。

    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 蜉蝣撼大树【fú yóu hàn dà shù】

    成语解释:比喻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 刚毅木讷【gāng yì mù nè】

    成语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耕耘树艺【gēng yún shù yì】

    成语解释: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

  • 高自标树【gāo zì biāo shù】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同“高自标置”。

    成语出处:《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 古木参天【gǔ mù cān tiān】

    成语解释: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1回:“但见碧峰叠翠,古木参天,千红万紫,遍满幽谷。”

  • 故家乔木【gù jiā qiáo mù】

    成语解释: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寒木春华【hán mù chūn huá】

    成语解释: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成语出处: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

  • 撼树蚍蜉【hàn shù bí fú】

    成语解释: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画地刻木【huà dì kè mù】

    成语解释: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成语出处:《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 火树银花【huǒ shù yín huā】

    成语解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成语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 讳树数马【huì shù shù mǎ】

    成语解释: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成语出处:《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