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吹毛数睫【chuī máo shù jié】

    成语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成语出处:《明史·黄道周传》;“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

  • 焚林而猎【fén lín ér liè】

    成语解释: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成语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伊索寓言》

  • 胸无大志【xiōng wú dà zhì】

    成语解释: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 蝇头小利【yíng tóu xiǎo lì】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成语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目光如豆【mù guāng rú dòu】

    成语解释: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成语出处: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 目光如鼠【mù guāng rú shǔ】

    成语解释:形容人眼神奸滑。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 螳螂黄雀【táng láng huáng què】

    成语解释: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 鹬蚌相持【yù bàng xiāng chí】

    成语解释:《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 黄雀在后【huáng què zài hòu】

    成语解释: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

    成语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

    成语解释: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目光短浅【mù guāng duǎn qiǎn】

    成语解释: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眼光如豆【yǎn guāng rú dòu】

    成语解释:指目光短浅,缺乏深远的见解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昔人谓东坡词非正声,此特拘于音调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与之辩也。”

  • 螳螂捕蝉【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语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蕃篱之鷃【fān lí zhī yàn】

    成语解释:蕃:通“藩”;蕃篱:篱笆;鷃:鹌鹑。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比喻鼠目寸光,见识狭小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