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眉带眼【ān méi dài yǎn】

    成语解释: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

    成语解释: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 播糠眯目【bō kāng mǐ mù】

    成语解释: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 不知不觉【bù zhī bù jué】

    成语解释: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成语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 报应不爽【bào yìng bù shuǎng】

    成语解释: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 蔽明塞聪【bì míng sè cōng】

    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 瞋目切齿【chēn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成语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成语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嗔目切齿【chēn mù qiē chǐ】

    成语解释: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 瞠目而视【chēng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瞪大眼睛看着。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 重足而立【chó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成语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瞪目哆口【dèng mù chǐ kǒu】

    成语解释: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帝城花样·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 瞪目结舌【dè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成语出处: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瞪眼咋舌【dèng yǎn zé shé】

    成语解释: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成语出处:康濯《腊梅花·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耳濡目染【ěr rǔ mù rǎn】

    成语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耳视目听【ěr shì mù tīng】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语出处:《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耳视目食【ěr shì mù shí】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蜂目豺声【fēng mù chái shēng】

    成语解释: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 凡胎肉眼【fán tāi ròu yǎn】

    成语解释: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成语出处: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

  • 飞眼传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成语解释: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 甘心瞑目【gān xīn míng mù】

    成语解释: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 刮目相待【guā mù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光辉灿烂【guāng huī càn làn】

    成语解释: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 鼓眼努睛【gǔ yǎn nǔ jīng】

    成语解释: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 河目海口【hé mù hǎi kǒu】

    成语解释: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 横眉怒目【héng méi nù mù】

    成语解释:形容怒视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 昏聩无能【hūn kuì wú néng】

    成语解释: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成语出处:

  • 火眼金睛【huǒ yǎn jīn jīng】

    成语解释: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 合眼摸象【hé yǎn mō xiàng】

    成语解释: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