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哭笑不得【kū xiào bù dé】

    成语解释: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成语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朗目疏眉【lǎng mù shū méi】

    成语解释: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成语出处:《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 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成语解释: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 泪如雨下【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梨花带雨【lí huā dài yǔ】

    成语解释: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成语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 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

    成语解释: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料事如神【liào shì rú shén】

    成语解释: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 临危不惧【lín wēi bù jù】

    成语解释: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伶牙俐齿【líng yá lì chǐ】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满面红光【mǎn miàn hóng guāng】

    成语解释: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 恼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

    成语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 脑满肠肥【nǎo mǎn cháng féi】

    成语解释: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成语出处:《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 能说会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成语解释:形容很会讲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泥塑木雕【ní sù mù diāo】

    成语解释: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成语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怒火中烧【nù huǒ zhōng shāo】

    成语解释: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成语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怒目而视【nù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 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怒气部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蓬头垢面【péng tó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成语出处:《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蓬头历齿【péng tóu lì chǐ】

    成语解释: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

  • 破涕为笑【pò tì wéi xiào】

    成语解释: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成语出处: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捧腹大笑【pěng fù dà xiào】

    成语解释: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成语出处: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 贫贱不移【pín jiàn bù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其貌不扬【qí mào bù yáng】

    成语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 泣下沾襟【qǐ xià zhān jīn】

    成语解释: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 器宇轩昂【qì yǔ xuān 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

    成语解释: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