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口不言【bì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闭口藏舌【bì kǒu cáng shé】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不言不语【bù yán bù yǔ】

    成语解释:不说话,闷声不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 沉吟不语【chén yīn bù yǔ】

    成语解释: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 迟疑不决【chí yí bù jué】

    成语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 出处语默【chū chǔ yǔ mò】

    成语解释: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传龟袭紫【chuán guī xí zǐ】

    成语解释: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成语出处:《后汉书·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动人心弦【dòng rén xīn xián】

    成语解释: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成语出处: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 肚里泪下【dù lǐ lèi xià】

    成语解释: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 地覆天翻【dì fù tiān fān】

    成语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敦默寡言【dūn mò guǎ yán】

    成语解释:稳重而少言语。

    成语出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 故旧不弃【gù jiù bù qì】

    成语解释: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成语出处:《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根深枝茂【gēn shēn zhī mào】

    成语解释: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六九引汉·刘安《屏风赋》:“根深枝茂,号曰乔木。”

  • 罕言寡语【hǎn yán guǎ yǔ】

    成语解释: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合浦还珠【hé pǔ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成语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 疾如雷电【jí rú léi diàn】

    成语解释: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缄口不言【jiān kǒu bù yán】

    成语解释: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刻骨崩心【kè gǔ bēng xīn】

    成语解释:指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 流落失所【liú luò shī suǒ】

    成语解释:流转沦落,没有安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已之事。”

  • 默不作声【mò bù zuò shēng】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 讷口少言【nè kǒu shǎo yán】

    成语解释: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成语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 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情投谊合【qíng tóu yì hé】

    成语解释:双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成语出处: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曲突移薪【qǔ tū yí xīn】

    成语解释: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同“曲突徙薪”。

    成语出处: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

  • 容膝之地【róng xī zhī dì】

    成语解释:形容居室的狭窄。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 儒雅风流【rú yǎ fēng liú】

    成语解释: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深居简出【shēn jū jiǎn chū】

    成语解释: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 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

    成语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 素丝羔羊【sù sī gāo yáng】

    成语解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成语出处:《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书生之见【shū shēng zhī jiàn】

    成语解释: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所剩无几【suǒ shèng wú jǐ】

    成语解释: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