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备尝艰苦【bèi cháng jiān kǔ】

    成语解释: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 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博览群书【bó lǎn qún shū】

    成语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成语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成语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坚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艰难困苦【jiān nán kùn kǔ】

    成语解释: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成语出处: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艰难险阻【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解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苦大仇深【kǔ dà chóu shēn】

    成语解释: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成语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

  •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成语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老于世故【lǎo yú shì gù】

    成语解释: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成语出处: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 老谋深算【lǎo móu shēn suàn】

    成语解释: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成语出处: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军事家。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 轻举妄动【qīng jǔ wàng dòng】

    成语解释: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成语出处:《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成语解释:为人处世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

  • 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

    成语解释: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成语出处:《资志通鉴·后唐纪·庄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

  • 识途老马【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手到擒来【shǒu dào qín lái】

    成语解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熟能生巧【shú néng shēng qiǎo】

    成语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成语出处: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也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一回

  • 三折肱为良医【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成语解释: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文韬武略【wén tāo wǔ lüè】

    成语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 雄才大略【xióng cái dà lüè】

    成语解释: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易如反掌【yì rú fǎn zhǎng】

    成语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阅人多矣【yuè rén duō yǐ】

    成语解释: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

    成语出处:《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 饱经沧桑【bǎo jīng cāng sāng】

    成语解释: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成语出处: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 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风霜,丝鬓如银。”

  • 饱经风雨【bǎo jīng fēng yǔ】

    成语解释: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 饱经世故【bǎo jīng shì gù】

    成语解释: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成语出处:宋·陆游《书兴》诗:“占得溪山卜数椽,饱经世故气犹全。”

  • 饱经霜雪【bǎo jīng shuāng xuě】

    成语解释: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 饱经忧患【bǎo jīng yōu huàn】

    成语解释: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成语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 曾经沧海【céng jīng cāng hǎi】

    成语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驾轻就熟【jià qīng jiù shú】

    成语解释: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成语出处:唐·韩愈《关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 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成语解释: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老成持重【lǎo chéng chí zhòng】

    成语解释: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成语出处:清·魏善伯《留侯论》:“而老成持重,坐靡岁月,终于无成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