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成语解释: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成语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 瓜熟蒂落【guā shú dì luò】

    成语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草木》引《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积少成多【jī shǎo chéng duō】

    成语解释: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 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积土成山【jī shuǐ wéi shān】

    成语解释: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成语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偷梁换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 外强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语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

    成语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成语解释: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成语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