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白首之心【bái shǒu zhī xīn】

    成语解释:老年时的壮志。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成语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百代过客【bǎi dài guò kè】

    成语解释:指时间永远流逝。

    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直逆旅也;光阴者,百代直过客也。”

  • 不拔之志【bù bá zhī zhì】

    成语解释: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

    成语解释: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成语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成语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成语出处:?

  • 超世之才【chāo shì zhī cái】

    成语解释:有超越世人的才能。

    成语出处: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传为佳话【chuán wéi jiā huà】

    成语解释: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成语出处:《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成语解释: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斗转星移【dǒu zhuǎn xīng yí】

    成语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读书破万卷【dú shū pò wàn juàn】

    成语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成语解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固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成语解释: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 管宁割席【guǎn níng gē xí】

    成语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

    成语解释: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成语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成语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好学不倦【hào xué bù juàn】

    成语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成语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记忆犹新【jì yì yóu xīn】

    成语解释: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 坚忍不拔【jiān rěn bù bá】

    成语解释: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成语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成语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进身之阶【jìn shēn zhī jiē】

    成语解释: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成语出处:元·胡祗遹釚《紫山大全集·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 尽善尽美【jìn shàn jìn měi】

    成语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居无求安【jū wú qiú ān】

    成语解释: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成语出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 老当益壮【lǎo dāng yì zhuàng】

    成语解释: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

    成语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