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世之师【bǎi sh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冰魂素魄【bīng hún sù pò】

    成语解释: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 不磷不缁【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材德兼备【cái dé jiān bèi】

    成语解释: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成语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德配天地【dé pèi tiān dì】

    成语解释: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 道高德重【dào gāo dé zhòng】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成语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孚尹明达【fú yǐn míng dá】

    成语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成语出处: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 孚尹旁达【fú yǐn páng dá】

    成语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 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功德无量【gōng dé wú liàng】

    成语解释: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成语出处:《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 公正廉明【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成语解释: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高才大德【gāo cái dà dé】

    成语解释: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 高风峻节【gāo fēng jùn jié】

    成语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高情远意【gāo qíng yuǎn yì】

    成语解释: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同“高情远致”。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 高山仰之【gāo shān yǎng zhī】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成语出处:《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果行育德【guǒ xíng yù dé】

    成语解释: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成语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 桂折兰摧【guì shé lán cuī】

    成语解释: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成语出处: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 寒花晚节【hán huā wǎn jié】

    成语解释: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成语出处: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厚德载物【hòu dé zài wù】

    成语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成语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怀瑾握瑜【huái jǐn wò yú】

    成语解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蕙心纨质【huì xīn wán zhì】

    成语解释: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 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鸿轩凤翥【hóng xuān fèng zhù】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高尚。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 积善成德【jī shàn chéng dé】

    成语解释: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坚定不移【jiān dìng bù yí】

    成语解释: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 金玉其质【jīn yù qí zhì】

    成语解释: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