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比肩接踵【bǐ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序》:“其间名臣巨儒、魁奇俊伟豪杰不群之士,比肩接踵而出。”又《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宾客盈门【bīn kè yíng mén】

    成语解释:指来客很多。

    成语出处:《旧唐书·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待人接物【dài rén jiē wù】

    成语解释: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 蜂拥而至【fēng yōng ér zhì】

    成语解释: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成语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 前呼后拥【qián hū hòu yōng】

    成语解释: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

  •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成语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人来客往【rén lái kè wǎng】

    成语解释: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 三命而俯【sān mìng ér fǔ】

    成语解释: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 三头两面【sān tóu liǎng miàn】

    成语解释: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杂篡·愚昧》:“三头二面趋奉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善气迎人【shàn qì yíng rén】

    成语解释: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成语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顺风转舵【shǔn fēng zhuǎn duò】

    成语解释: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舵,索媒钱赚少争多。”

  • 死而无悔【sǐ ér wú huǐ】

    成语解释: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随风转舵【suí fēng zhuǎn duò】

    成语解释: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舵,索媒钱赚少争多。”

  • 玩世不恭【wán shì bù gōng】

    成语解释: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成语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 网开三面【wǎng kāi sān miàn】

    成语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 网开一面【wǎng kāi yī miàn】

    成语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润而泽【wēn rùn ér zé】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成语出处:《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成语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 文行出处【wén xíng chū chǔ】

    成语解释: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

    成语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成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下气怡声【xià qì yí shēng】

    成语解释: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 小受大走【xiǎo shòu dà zǒu】

    成语解释: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 笑比河清【xiào bǐ hé qī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成语出处:《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怡声下气【yí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 坐无虚席【zuò wú xū xí】

    成语解释: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

  • 高朋满座【gāo péng mǎn zuò】

    成语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成语解释: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喜怒无常【xǐ n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 尔雅温文【ěr yǎ wēn wén】

    成语解释: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 温良恭俭【wēn liáng gōng jiǎn】

    成语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成语出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