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老怀少【ān lǎo huái shào】

    成语解释: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秉笔直书【bǐng bǐ zhí shū】

    成语解释: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董狐直笔【dǒng hú zhí bǐ】

    成语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奉如神明【fèng rú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敬贤礼士【jìng xián lǐ shì】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敬而远之【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语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成语解释: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敬贤重士【jìng xián zhòng shì】

    成语解释: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仇,并不挟冤。”

  • 敬贤爱士【jìng xián ài shì】

    成语解释: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来处不易【lái chù bù yì】

    成语解释: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成语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路柳墙花【lù liǔ qiáng huā】

    成语解释: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妓女。

    成语出处:元 王晔《水仙子 答》曲:“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赸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

  • 千万买邻【qiān wàn mǎi lín】

    成语解释: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成语出处:《南史·吕僧珍传》:“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墙花路草【qiáng huā lù cǎo】

    成语解释: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妓女。同“墙花路柳”。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墙花路柳【qiáng huā lù liǔ】

    成语解释:墙边的花,路旁的柳。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旧时指妓女。

    成语出处: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 青眼相看【qīng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成语出处:

  • 人间重晚晴【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

    成语解释: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三衅三浴【sān xìn sān yù】

    成语解释: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成语出处:《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三浴三衅【sān yù sān xìn】

    成语解释: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成语出处:《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斯文扫地【sī wén sǎo dì】

    成语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 三熏三沐【sān xūn sān mù】

    成语解释: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成语出处: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静;三熏三沐,尚陪药市之游。”

  • 三薰三沐【sān xūn sān mù】

    成语解释: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丙午九日咏菊》:“三薰复三沐,岁宴与君期。”

  • 识才尊贤【shí cái zūn xián】

    成语解释: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 相敬如宾【xiāng jìng rú bīn】

    成语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成语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 折节下士【zhé jié xià shì】

    成语解释: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

    成语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自甘堕落【zì gān duò luò】

    成语解释: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 尊年尚齿【zūn nián shàng chǐ】

    成语解释: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成语出处: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 尊师贵道【zūn shī guì dào】

    成语解释: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

  • 尊贤使能【zūn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尊重并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ǔ】

    成语解释: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 贤贤易色【xián xián yì sè】

    成语解释: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