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然无事【ān rán wú shì】

    成语解释:犹言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 出入人罪【chū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成语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 伐罪吊民【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伐罪吊人【fá zuì diào rén】

    成语解释: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 奉辞伐罪【fèng cí fá zuì】

    成语解释: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 累及无辜【lěi jí wú gū】

    成语解释:累:带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牵连;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回:“制台只得转告首县,又叫他三天之内一定要破案,却不许累及无辜。”清·林则徐《会谕尖沙嘴英国各船货具结进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时,俱系官员亲身督验,断不至栽赃陷害,累及无辜。”

  • 罗织罪名【luó zhī zuì míng】

    成语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 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

    成语解释: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赏罚严明【shǎng fá yán míng】

    成语解释: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死有余责【sǐ yǒu yú zé】

    成语解释: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 图谋不轨【tú móu bù guǐ】

    成语解释: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 屈打成招【qū dǎ chéng zhāo】

    成语解释:屈:冤枉;招:招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 僭赏滥刑【jiàn shǎng làn xíng】

    成语解释: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 匹夫无罪【pǐ fū wú zuì】

    成语解释: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深文周纳【shēn wén zhōu nà】

    成语解释: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 赦事诛意【shè shì zhū yì】

    成语解释:谓不问其实际行动而但推究其居心以定罪责。《後汉书·霍谞传》:“《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 許止 雖弑君而不罪, 趙盾 以縱賊而見書。” 李贤 注:“﹝《公羊傳》﹞曰:‘ 晉 史書 趙盾 弑其君。 趙盾 曰:“天乎無辜,吾不弑君。”太史曰:“爾爲仁爲義,人弑爾君而不討賊,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誅意也。”

    成语出处:

  • 戴罪图功【dài zuì tú gōng】

    成语解释: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成语出处: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 《明史·马芳传》

  • 赏罚不当【shǎng fá bù dāng】

    成语解释:当:相称。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 罚不及嗣【fá bù jí sì】

    成语解释: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 罚弗及嗣【fá fú jí sì】

    成语解释: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 奉辞罚罪【fèng cí fá zuì】

    成语解释: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 戕害不辜【qiāng hài bù gū】

    成语解释:戕:害;辜:罪过。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深文罗织【shēn wén luó zhī】

    成语解释: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成语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