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别无二致【bié wú èr zhì】

    成语解释: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成语出处:郭沫若《海涛集·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 不咸不淡【bù xián bù dàn】

    成语解释:①平平淡淡;普普通通。②指冷言嘲笑。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周炳仍然在不咸不淡地教书。”

  • 常鳞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

    成语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俦也。”

  •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入圣超凡【rù shèng chāo fán】

    成语解释: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所以道超凡越圣。”《朱子全书·学一》:“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 淡而无味【dàn ér wú wèi】

    成语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 凡夫肉眼【fán fū ròu yǎn】

    成语解释: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成语出处:《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 凡夫俗子【fán fū sú zǐ】

    成语解释:泛指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 凡胎浊骨【fán tāi zhuó gǔ】

    成语解释: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 凡桃俗李【fán táo sú lǐ】

    成语解释: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 凡偶近器【fán ǒu jìn qì】

    成语解释:指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使让生在唐虞,则元凯之次,运值仲尼,则颜冉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 凡胎浊体【fán tāi zhuó tǐ】

    成语解释: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同“凡胎浊骨”。

    成语出处:元·昊昌龄《张天师》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浊体,怎敢和仙子陪奉?”

  •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 空空如也【kōng kōng rú yě】

    成语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两手空空【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成语解释: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

    成语出处: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 匹夫有责【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平淡无奇【píng dàn wú qí】

    成语解释: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 匹夫沟渎【pǐ fū gōu dú】

    成语解释: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匹夫小谅【pǐ fū xiǎo liàng】

    成语解释: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汉书·皇甫嵩硃俊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 匹夫之谅【pǐ fū zhī liàng】

    成语解释: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同“匹夫小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联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 匹妇沟渠【pǐ fù gōu qú】

    成语解释:指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望洋》:“我偷生不为求瓦全,念玉碎,须明声价,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

  • 平澹无奇【píng dàn wú qí】

    成语解释: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同“平淡无奇”。

    成语出处:

  • 肉眼凡夫【ròu yǎn fán fū】

    成语解释: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成语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 身无长物【shēn wú cháng wù】

    成语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无所不包【wú suǒ bù bāo】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荡胸’句,言其量之无所不包。”

  • 无所不有【wú suǒ bù yǒu】

    成语解释: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 询于刍荛【xún yú chú ráo】

    成语解释: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一介书生【yī jiè shū shēng】

    成语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

    成语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应有尽有【yīng yǒu jìn yǒu】

    成语解释: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成语出处:《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成语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张王赵李【zhāng wáng zhào lǐ】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成语出处:《梁书·范缜传》:“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