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和而不唱【hé ér bù chàng】

    成语解释: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 交口称誉【jiāo kǒu chēng yù】

    成语解释: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交口荐誉之。”

  •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成语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所见略同【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 无所可否【wú suǒ kě fǒu】

    成语解释:不赞同也不反对。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 闻风响应【wén fēng xiǎng yīng】

    成语解释: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

    成语解释: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成语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心服首肯【xīn fú shǒu kěn】

    成语解释: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云合景从【yún hé jǐng cóng】

    成语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云合雾集【yún hé wù jí】

    成语解释:比喻聚集迅速。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 云合响应【yún hé xiǎng yìng】

    成语解释:犹言云集响应。

    成语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云集景从【yún jí jǐng cóng】

    成语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成语出处: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云集景附【yún jí jǐng fù】

    成语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成语出处: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 云集响应【yún jí xiǎng yìng】

    成语解释: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赞口不绝【zàn kǒu bù jué】

    成语解释:不住口地称赞。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 赞声不绝【zàn shēng bù jué】

    成语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 啧啧称赞【zé zé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 众口交赞【zhòng kǒu jiāo zàn】

    成语解释:众人交相赞美。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 交口称赞【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交口赞誉【jiāo kǒu zàn yù】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 赞不绝口【zàn bù jué kǒu】

    成语解释:不住口地称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 赞叹不已【zàn tàn bù yǐ】

    成语解释: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 众口一辞【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 如影随形【rú yǐng suí xíng】

    成语解释: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 各种各样【gè zhǒng gè yàng】

    成语解释: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成语出处: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 点头称善【diǎn tóu chēng shàn】

    成语解释:道:说;善:好。表示赞同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 啧啧赞美【zé zé zàn měi】

    成语解释:啧啧:咂嘴赞叹的声音。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成语出处:茅盾《想到》:“一位陶冶于‘高级趣味’中的小姐本来不听他的,但到后来也啧啧赞美起来。”

  • 赞不容口【zàn bù róng kǒu】

    成语解释:赞:称赞。赞美的话嘴里已容纳不下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9回:“圣公待其书完,接过讽咏,觉情文交至,于无可形容处形容出来,与历来名人所题另是一付杼轴,不禁赞不容口。”

  • 杂然相许【zá rán xiāng xǔ】

    成语解释: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 交口荐誉【jiāo kǒu jiàn yù】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 心折首肯【xīn zhé shǒu kěn】

    成语解释: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 颠头耸脑【diān tóu sǒng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

  • 颠头播脑【diān tóu bō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播:通“簸”,摇荡。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 景从云集【yǐng cóng yún jí】

    成语解释:景:同“影”。如影随形,如云聚集。形容很快聚集了许多追逐者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8回:“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