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成语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喘息未定【chuǎn xī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

    成语解释: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成语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斗转星移【dǒu zhuǎn xīng yí】

    成语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成语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 咄嗟立办【duō jiē lì bàn】

    成语解释: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成语解释: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成语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光阴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光阴如箭【guāng yīn rú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

    成语解释: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

    成语解释: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 积年累月【jī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 积日累久【jī rì lěi jiǔ】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累久也。”

  • 积重难返【jī zhòng nán fǎn】

    成语解释: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

  • 久而久之【jiǔ ér jiǔ zhī】

    成语解释: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 积年累岁【jī nián lěi suì】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贼人]只得招出实话来:乃是积年累岁遇着节令盛时,即便四出剽窃,以及平时略贩子女,伤害性命。”

  • 酒余茶后【jiǔ yú chá hòu】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成语解释: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 日不暇给【rì bù xiá jǐ】

    成语解释: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

  • 日上三竿【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日出三竿【rì chū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 日不我与【rì bù wǒ yǔ】

    成语解释: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 日不移影【rì bù yí yǐng】

    成语解释: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

  • 日月如流【rì yuè rú liú】

    成语解释: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今留齐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十年窗下【shí nián chuāng xià】

    成语解释: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岁月蹉跎【suì yuè cuō tuó】

    成语解释: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家的豹韬,枉蹉跎岁月一死鸿毛。”

  • 桑荫不徙【sāng yīn bù xǐ】

    成语解释: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成语出处: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桑荫未移【sāng yīn wèi yí】

    成语解释: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时移世异【shí yí shì yì】

    成语解释: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唐·牛僧儒《玄怪录·顾揔》:“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

  • 视日如年【shì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指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七:“自发义乌信,引领西跂,视日如年,今两月矣。”

  • 无所作为【wú suǒ zuò wéi】

    成语解释: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五日京兆【wǔ rì jīng zhào】

    成语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成语出处:《汉书·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 亡不旋踵【wáng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宋·苏辙《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