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不愧屋漏【bù kuì wū lòu】

    成语解释: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卑躬屈节【bēi gōng qū jié】

    成语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 不识好歹【bù shí hǎo dǎi】

    成语解释: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春风满面【chūn fēng mǎn miàn】

    成语解释: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成语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 持正不阿【chí zhèng bù ā】

    成语解释: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成语出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 楚楚动人【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 打家劫舍【dǎ jiā jié shè】

    成语解释: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胆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

    成语解释: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掂斤播两【d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任凭人说短论长,他不怕掂斤播两。”

  • 点头哈腰【diǎn tóu hā yāo】

    成语解释: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情善感【duō qíng shàn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掇臀捧屁【duō tún pěng pì】

    成语解释: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

  • 阿谀逢迎【ē yú féng yíng】

    成语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éng】

    成语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 阿意取容【ē yì qǔ róng】

    成语解释: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分斤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 奉公不阿【fèng gōng bù ē】

    成语解释: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分金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 肤如凝脂【fū rú níng zhī】

    成语解释: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刚直不阿【gāng zhí bù ē】

    成语解释: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官官相护【guān guān xiāng hù】

    成语解释: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好也,你两个官官相为我死也!”

  •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鬼头鬼脑【guǐ tóu guǐ nǎo】

    成语解释: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悄悄向那小小厮说,叫把管租的管家叫了两个进来。又鬼头鬼脑,不知说了些甚么,便叫请出大爷来。”

  • 国色天香【guó sè tiān xiāng】

    成语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成语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公正不阿【gō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