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笔大如椽【bǐ dà rú chuán】

    成语解释: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笔墨官司【bǐ mò guān sī】

    成语解释: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成语出处:清 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成语解释: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波澜老成【bō lán lǎo chéng】

    成语解释: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成语出处: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不知所以【bù zhī suǒ yǐ】

    成语解释: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黄天祥不知所以,抬头看时,不觉神魂飘荡,一会儿不知南北,昏昏惨惨,被步下军卒生擒下马,绳缚二臂。”

  • 璧坐玑驰【bì zuò jī chí】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成语出处:

  • 炳炳烺烺【bǐng bǐng lǎng lǎng】

    成语解释: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采声韵之美。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 不以辞害志【bù yǐ cí hài zhì】

    成语解释: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沈博绝丽【chén bó jué lì】

    成语解释: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

  • 沉博绝丽【chén bó jué lì】

    成语解释: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词不逮理【cí bù dài lǐ】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徜徉恣肆【cháng yáng zì sì】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成语出处:宋·曾巩《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楞穷。”

  • 辞不达义【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成语出处: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点石成金【diǎn shí chéng jīn】

    成语解释: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成语出处:《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 斐然成章【fěi rán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 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

    成语解释: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成语出处: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汉·李陵《与苏武三首》

  • 酣畅淋漓【hān chàng lín lí】

    成语解释: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 横扫千军【héng sǎo qiān jūn】

    成语解释: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

    成语解释:挥:挥笔;酒:洒墨。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成语出处:唐·李颀《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é yào】

    成语解释: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见缝插针【jiàn fèng chā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钢炮后来打死了敌人不少’,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

  • 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成语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击中要害【jī zhòng yào hài】

    成语解释: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成语出处:《后汉书·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 雷霆万钧【léi tíng wàn jūn】

    成语解释: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成语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 满天星斗【mǎn tiān xīng dǒu】

    成语解释: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成语出处: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 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拍案叫绝【pāi àn jiào jué】

    成语解释: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