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安若泰山【ān ruò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成语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拔地摇山【bá dì yáo shān】

    成语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成语出处:

  • 巴山夜雨【bā shān yè yǔ】

    成语解释: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拔山盖世【bá shān gài shì】

    成语解释: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拔山扛鼎【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背山起楼【bèi shān qǐ lóu】

    成语解释: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成语出处: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 冰山易倒【bīng shān yì dǎo】

    成语解释: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成语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 不避艰险【bù bì jiān xiǎn】

    成语解释:不畏惧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不避水火【bù bì shuǐ huǒ】

    成语解释: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不习水土【bù xí shuǐ tǔ】

    成语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餐风宿水【cān fēng sù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 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理严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

  • 重山复岭【chóng shān fù lǐng】

    成语解释:指山峦重叠层接。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 重山复水【chóng shān fù shuǐ】

    成语解释: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成语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 大好河山【dà hǎo hé shān】

    成语解释: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成语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成语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地动山摇【dì dòng shēn yáo】

    成语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堆积如山【duī jī rú shān】

    成语解释: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 登山涉水【dēng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登山越岭【dēng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