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炒买炒卖【chǎo mǎi chǎo mài】

    成语解释:指就地迅速转手买卖,从中牟利。

    成语出处:

  • 改恶从善【gǎi è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成语出处:《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

  • 公买公卖【gōng mǎi gōng mài】

    成语解释:公平合理地买卖。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 公平合理【gōng píng hé lǐ】

    成语解释: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成语出处: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公平交易【gōng píng jiāo yì】

    成语解释:公平合理的买卖。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抢他,何罪之有!”

  • 挂羊头卖狗肉【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 货真价实【huò zhēn jià shí】

    成语解释: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贱买贵卖【jiàn mǎi guì mài】

    成语解释:低价买进,高价售出。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景帝纪》:“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

  •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

    成语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买贱卖贵【mǎi jiàn mài guì】

    成语解释:指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

    成语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三国·吴·薛综注:“裨贩,买贱卖贵,以自裨益。”

  • 买牛卖剑【mǎi niú mài jiàn】

    成语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成语出处: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 卖刀买犊【mài dāo mǎi dú】

    成语解释: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成语出处: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 卖犊买刀【mài dú mǎi dāo】

    成语解释:指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 卖剑买犊【mài jiàn mǎi dú】

    成语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卖剑买牛”。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 卖剑买琴【mài jiàn mǎi qín】

    成语解释: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斗瓦输铜。”

  • 卖空买空【mài kōng mǎi kōng】

    成语解释: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到期的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比喻投机倒把的行为。

    成语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沪市卖空买空,昔年每元已涨过八钱。”

  • 投机倒把【tóu jī dǎo bǎ】

    成语解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 童叟无欺【tóng sǒu wú qī】

    成语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一锤子买卖【yī chuí zi mǎi mài】

    成语解释: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成语出处: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咱们哪,砂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

  • 应有尽有【yīng yǒu jìn yǒu】

    成语解释: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成语出处:《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 买菜求益【mǎi cài qiú yì】

    成语解释:比喻争多嫌少。

    成语出处:《高士传·严光》:“买菜乎?求益也。”

  •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买空卖空【mǎi kōng mài kōng】

    成语解释: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成语出处:清《宣宗圣训·清道光帝上谕》:“奸商开设太和字号,邀群结伙,买空卖空。”

  • 卖剑买牛【mài jiàn mǎi niú】

    成语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成语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 买犁卖剑【mǎi lí mài jiàn】

    成语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成语出处: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 买犊卖刀【mǎi dú mài dāo】

    成语解释: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 招摇撞骗【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成语解释: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成语出处:《清会典事例·七四八·刑部·吏律职制》:“学臣应用员役,傥有招摇撞骗及受贿传递等弊,提调官不行访拿究治者,亦交部议处。”

  • 买卖不成仁义在【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成语解释: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成语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 等价交换【děng jià jiāo huàn】

    成语解释: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

    成语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大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来互相帮助,解决劳力不足牲畜缺的困难。”

  • 强买强卖【qiǎng mǎi qiǎng mài】

    成语解释:强迫买或卖

    成语出处:王朔《橡皮人》:“再说,做买卖也没有强买强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