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成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 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成语解释: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委曲求全【wěi qǔ qiú quán】

    成语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成语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 无冬无夏【wú dōng wú xià】

    成语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成语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无所畏惧【wú suǒ wèi jù】

    成语解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成语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万夫不当【wàn fū bù dāng】

    成语解释: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

  •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 心坚石穿【xīn jiān shí chuān】

    成语解释: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

  • 心如铁石【xīn rú tiě shí】

    成语解释: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成语出处: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 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仰屋著书【yǎng wū zhù shū】

    成语解释: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成语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咬钉嚼铁【yǎo dīng jiáo tiě】

    成语解释:比喻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一口咬定【yī kǒu yǎo dìng】

    成语解释: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 一身都是胆【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成语解释:极言胆大勇敢。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

    成语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一往无前【yī wǎng wú qián】

    成语解释: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成语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 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一以当十【yī yǐ dāng shí】

    成语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以一当十【yǐ yī dāng shí】

    成语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映月读书【yìng yuè dú shū】

    成语解释: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 映雪读书【yìng xuě dú shū】

    成语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勇猛精进【yǒng měng jīng jìn】

    成语解释: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成语出处:《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成语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勇猛果敢【yǒng měng guǒ gǎn】

    成语解释: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成语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 勇者不惧【yǒng zhě bù jù】

    成语解释: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引锥刺股【yǐn zhuī cì gǔ】

    成语解释: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幼学壮行【yòu xué zhuàng xíng】

    成语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 圆木警枕【yuán mù jǐng zhěn】

    成语解释: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成语出处: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成语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斩将搴旗【zhǎn jiàng qiān qí】

    成语解释: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成语出处:《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