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安室利处【ān shì lì chù】

    成语解释: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 安若泰山【ān ruò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成语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百不失一【bǎi bù shī yī】

    成语解释: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 擘肌分理【bò jī fēn lǐ】

    成语解释: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成语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 不差毫发【bù chā háo fà】

    成语解释: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十六:“自慊,正与自欺相对,不差毫发。”

  • 剥茧抽丝【bō jiǎn chōu sī】

    成语解释: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成语出处:朱光潜《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 不遗巨细【bù yí jù xì】

    成语解释: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成语出处:廖仲恺《答胡適井田书》:“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 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理严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

  • 睹微知著【dǔ wēi zhī zhù】

    成语解释: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杜渐防萌【dù jiàn fáng méng】

    成语解释: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 分寸之末【fēn cùn zhī mò】

    成语解释:比喻微少、细小。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 覆盂之安【fù yú zhī ān】

    成语解释: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盂。”

  • 挂一漏万【guà yī lòu wàn】

    成语解释: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成语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毫分缕析【háo fēn lǚ xī】

    成语解释:细致详尽的剖析。

    成语出处:《云谷杂记》附宋·张嗣古《特荐状》:“凡本府委送剖决民讼,毫分缕析,多得其情。”

  • 计出万全【jì chū wàn quán】

    成语解释: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帝王之道,出于万全。”

  • 金石之计【jīn shí zhī jì】

    成语解释: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 精雕细刻【jīng diāo xì kè】

    成语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成语出处:《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 即小见大【jí xiǎo jiàn dà】

    成语解释: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成语出处: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见始知终【jiàn shǐ zhī zhōng】

    成语解释: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 刻画入微【kè huà rù wēi】

    成语解释: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本来就是最好的话题,胡雪岩又有意刻画入微,所以把王有龄夫妇听得津津有味。”

  • 谋无遗策【móu wú yí cè】

    成语解释:指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 秋豪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 人人自危【rén rén zì wēi】

    成语解释: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十拿九稳【shí ná jiǔ wěn】

    成语解释:比喻很有把握。

    成语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此是十拿九稳,必中的计较。”

  • 丝丝入扣【sī sī rù kòu】

    成语解释: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 视微知著【shì wēi zhī zhuó】

    成语解释: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条解支劈【tiáo jiě zhī pī】

    成语解释:指细致部析。

    成语出处:清·恽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读书条解支劈,凿虚蹑空,旁扶曲导,必窥意理之所至。”

  • 万全之策【wàn quán zhī cè】

    成语解释: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成语出处:《韩非子·饰邪》:“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 万无一失【wàn wú yī shī】

    成语解释: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成语出处:《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