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

    成语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成语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成语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风花雪月【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 古今中外【gǔ jīn zhōng wài】

    成语解释: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鳏寡孤独【guān guǎ gū dú】

    成语解释: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 虎踞龙盘【hǔ jù lóng pán】

    成语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成语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酒色财气【jiǔ sè cái qì】

    成语解释: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 坑蒙拐骗【kēng méng guǎi piàn】

    成语解释: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成语出处:《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 男女老少【nán nǚ lǎo shào】

    成语解释:泛指所有的人。

    成语出处:光未然《黄河大合唱·黄水谣》:“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 攀龙附凤【pān lóng fù fèng】

    成语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 起承转合【qǐ chéng zhuǎn hé】

    成语解释: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成语出处: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

    成语解释: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成语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青红皂白【qīng hóng zào bái】

    成语解释: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琴棋书画【qín qí shū huà】

    成语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 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

    成语解释: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 生杀予夺【shēng shā yù duó】

    成语解释: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成语出处:《韩非子·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 是非曲直【shì fēi qǔ zhí】

    成语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 酸甜苦辣【suān tián kǔ là】

    成语解释: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

  • 望闻问切【wàng wén wèn qiē】

    成语解释: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成语出处:《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喜怒哀乐【xǐ nù āi lè】

    成语解释: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信马由缰【xìn mǎ yóu jiāng】

    成语解释: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汹涌澎湃【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成语解释: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妖魔鬼怪【yāo mó guǐ guài】

    成语解释:妖怪和魔鬼。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将去了。”

  • 衣食住行【yī shí zhù xíng】

    成语解释: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成语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成语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言谈举止【yán tán jǔ zhǐ】

    成语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 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

    成语解释: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 加减乘除【jiā jiǎn chéng chú】

    成语解释: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成语出处:明·王九思《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

  • 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

    成语解释: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 穿凿附会【chuān záo fù huì】

    成语解释: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一清二楚【yī qīng èr chǔ】

    成语解释:十分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