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近人情【bù jìn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材大难用【cái dà nán yòng】

    成语解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椿萱并茂【chūn xuān bìng mào】

    成语解释: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成语出处:汉·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 绰约多姿【chuò yuē duō zī】

    成语解释: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 巢林一枝【cháo lín yī zhī】

    成语解释: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 大而无当【dà ér wú dàng】

    成语解释: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成语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 断发文身【duàn fà wén shēn】

    成语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独来独往【dú lái dú wǎng】

    成语解释: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成语出处: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 断鹤继凫【duàn hè jì fú】

    成语解释: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成语出处:

  •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成语解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姑射神人【gū yè shén rén】

    成语解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 害群之马【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

    成语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 空谷足音【kōng gǔ zú yīn】

    成语解释: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 纳屦踵决【nà jù zhǒng jué】

    成语解释: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鹏程万里【péng chéng wàn lǐ】

    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其应若响【qí yìng ruò xiǎng】

    成语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 山木自寇【shān mù zì kòu】

    成语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上漏下湿【shàng lòu xià shī】

    成语解释: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数米而炊【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 吞舟之鱼【tūn zhōu zhī yú】

    成语解释: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成语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无所用之【wú suǒ yòng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 吸风饮露【xī fēnɡ yǐn lù】

    成语解释: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成语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一饮一啄【yī yǐn yī zhuó】

    成语解释: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 以珠弹雀【yǐ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

    成语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 踵决肘见【zhǒng jué zhǒu jiàn】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庄周梦蝶【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成语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成语出处: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