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垂名青史【chuí míng qīng shǐ】

    成语解释: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诚至金开【chéng zhì jīn kāi】

    成语解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成语出处: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 驰名天下【chí mí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 鼎鼎有名【dǐng dǐng yǒu míng】

    成语解释: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成语出处:宋·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 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成语解释: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成语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赫赫有名【hè hè yǒu míng】

    成语解释: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

    成语解释: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成语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 讲信修睦【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语解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金口玉言【jīn kǒu yù yán】

    成语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成语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 金石为开【jīn shí wèi kāi】

    成语解释: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久负盛名【jiǔ fù shèng míng】

    成语解释: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成语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 开诚相见【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开心见诚【kāi xīn jiàn chéng】

    成语解释: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披肝沥胆【pī gān lì dǎn】

    成语解释: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成语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 取信于人【qǔ xìn yú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成语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驷马难追【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 推诚相见【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 闻名遐迩【wén míng xiá ěr】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 遐迩闻名【xiá ěr wén míng】

    成语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成语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 闲邪存诚【xián xié cún chéng】

    成语解释: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成语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成语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 修辞立诚【xiū cí lì chéng】

    成语解释: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成语出处:《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

    成语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一诺千金【yī nuò qiān jīn】

    成语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言行信果【yán xíng xìn guǒ】

    成语解释: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成语出处: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 真心实意【zhēn xīn shí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直谅多闻【zhí liàng duō wén】

    成语解释: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 抱诚守真【bào chéng shǒu zhēn】

    成语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出处: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 抱柱之信【bào zhù zhī xìn】

    成语解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赤诚相待【chì chéng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 精诚所至【jīng chéng suǒ zhì】

    成语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 名高天下【míng gāo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比喻全国闻名。

    成语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 名标青史【mí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