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彼倡此和【bǐ chàng cǐ hè】

    成语解释: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 彼竭我盈【bǐ jié wǒ yíng】

    成语解释: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彼众我寡【bǐ zhòng wǒ guǎ】

    成语解释: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 不分彼此【bù fēn bǐ cǐ】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 此唱彼和【cǐ chàng bǐ hè】

    成语解释: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成语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 此伏彼起【cǐ fú bǐ qǐ】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 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此起彼落【cǐ qǐ bǐ luò】

    成语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 此动彼应【cǐ dòng bǐ yīng】

    成语解释: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成语出处: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

  • 此发彼应【cǐ fā bǐ yīng】

    成语解释: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 此呼彼应【cǐ hū bǐ yīng】

    成语解释: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成语出处:

  • 此界彼疆【cǐ jiè bǐ jiāng】

    成语解释:指划分疆界,彼此阻隔。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二一回:“痴珠也自欢喜,说道:‘此十年用兵,一误于士不用命,再误于此界彼疆。’”

  • 此一时彼一时【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

    成语解释: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大模大样【dà mó dà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 非此即彼【fēi cǐ jí bǐ】

    成语解释: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成语出处:张平《抉择》:“非此即彼,别无选择。”

  • 各色名样【gè sè gè yàng】

    成语解释: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成语出处: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怪模怪样【guài mó guài yàng】

    成语解释:形态奇怪。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龙老三你还不把那些衣服脱了,人看着怪模怪样!”

  • 官样文章【guān yàng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成语出处: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文章官样》:“王安国曰:‘文章格调须是官样。’”

  • 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成语解释: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成语出处:《梁书·贺琛传》:“所以然者,出嫁则有受我,出后则有传重,并欲薄于此而厚于彼,此服虽降,彼服则隆。”

  • 花样翻新【huā yàng fān xīn】

    成语解释:改变方式,转换手法。

    成语出处: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附录 姜葆初《用十五咸全韵》:“天吴柴凤绣垂缪,花样翻新新色嵌。”

  • 葫芦依样【hú lu yī yàng】

    成语解释: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衣香鬓影【yī xiāng bìn yǐng】

    成语解释: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依样画葫芦【yī yàng huà hú lú】

    成语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一模一样【yī mó yī yàng】

    成语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 挹彼注兹【yì bǐ zhù zī】

    成语解释: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 银样镴枪头【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成语解释: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 雍容华贵【yōng róng huá guì】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 彼唱此和【bǐ chàng cǐ hè】

    成语解释: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成语出处:《明史·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 彼此彼此【bǐ cǐ bǐ cǐ】

    成语解释: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 彼弃我取【bǐ qì wǒ qǔ】

    成语解释: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 衣衫褴褛【yī shān lán lǚ】

    成语解释: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 知彼知己【zhī bǐ zhī j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