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成语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成语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 敷衍塞责【fū yǎn sè zé】

    成语解释: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成语出处: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横行逆施【héng xíng nì shī】

    成语解释:指做事违反常道,行为不轨。

    成语出处:述之《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

  • 急于事功【jí yú shì gōng】

    成语解释:指做事急于求成。

    成语出处: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 竭泽焚薮【jié zé fén sǒu】

    成语解释: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语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成语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伊索寓言》

  •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 舍近求远【shě jìn qiú yuǎn】

    成语解释: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 十寒一暴【shí hán yī bào】

    成语解释: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

    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

    成语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揠苗助长【yà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成语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成语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因噎废食【yīn yē fèi shí】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 因小失大【yīn xiǎo shī dà】

    成语解释: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竹篮打水【zhú lán dá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 筑室道谋【zhù shì dào móu】

    成语解释: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渍于成。”

  • 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成语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成语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

    成语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