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箭难防【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成语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百般刁难【bǎi bān diāo nàn】

    成语解释: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成语出处: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 材大难用【cái dà nán yòng】

    成语解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后形容怀才不遇。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 沉疴难起【chén kē nán qǐ】

    成语解释:沉疴:重病或老病。久患重病,不能下床。

    成语出处:

  • 从善如登【cóng shàn rú dēng】

    成语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 大难不死【dà nàn bù sǐ】

    成语解释: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大难临头【dà nàn lín tóu】

    成语解释: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丹青不渝【dān qīng bù yú】

    成语解释: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成语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独木难支【dú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多灾多难【duō zāi duō nàn】

    成语解释:指灾难深重。

    成语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

    成语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成语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语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 更仆难数【gēng pú nán shǔ】

    成语解释: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成语解释: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 关山阻隔【guān shān zǔ gé】

    成语解释: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伷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 国步艰难【guó bù jiān nán】

    成语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 固壁清野【gù bì qīng yě】

    成语解释:固壁,指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指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

    成语出处:《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 海底捞针【hǎi dǐ lāo zhēn】

    成语解释: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 河清难俟【hé qīng nán sì】

    成语解释: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画虎画皮难画骨【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成语解释: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怀才不遇【huái cái bū yù】

    成语解释: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患难夫妻【huàn nàn fū qī】

    成语解释:患难:忧虑和灾难。指经受过困苦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

    成语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二》:“情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患难与共【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患难之交【huàn n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 积习难改【jī xí nán gǎi】

    成语解释: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成语出处:巴金《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 艰苦卓绝【jiān kǔ zhuó jué】

    成语解释: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成语出处:《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 艰难困苦【jiān nán kùn kǔ】

    成语解释: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成语出处:清 李渔《巧团圆 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绞尽脑汁【jiǎo jìn nǎo zhī】

    成语解释:费尽脑筋。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 解人难得【jiě rén nán dé】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难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机难轻失【jī nán qīng shī】

    成语解释:指机会难得,稍纵即失。

    成语出处:宋·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 目迷五色【mù mí wǔ sè】

    成语解释: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成语出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