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伶百俐【bǎi líng bǎi l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成语出处:明·马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有些狠素。”

  • 辨日炎凉【biàn rì yán liáng】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兒辩斗。问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 别具慧眼【bié jù huì yǎn】

    成语解释: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聪明绝世【cōng míng jué shì】

    成语解释: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成语出处:《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风流倜傥【fēng liú tì tǎng】

    成语解释: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这边北院里同居的,也是个京官,姓车,号文琴,是刑部里的一个实缺主事,却忘了他在那一司了。为人甚是风流倜傥。”

  • 福慧双修【fú huì shuāng xiū】

    成语解释:指既有福,又聪明。

    成语出处:唐 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菩萨为行,福慧双修,智人得果,不忘其本。”

  • 好汉不吃眼前亏【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成语解释: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成语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慧心妙舌【huì xīn miào shé】

    成语解释: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成语出处:

  • 慧心巧思【huì xīn qiǎo sī】

    成语解释: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 锦心绣肠【jǐn xīn xiù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

  • 精明强干【jīng míng qiáng gàn】

    成语解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 敬谢不敏【jìng xiè bù mǐn】

    成语解释: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成语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 救死扶伤【jiù sǐ fú shāng】

    成语解释: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 绝圣弃智【jué shèng qì zhì】

    成语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成语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 谨谢不敏【jǐn xiè bù mǐn】

    成语解释: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成语出处:夏衍《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

  • 口齿伶俐【kǒu chǐ líng lì】

    成语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兰质蕙心【lán zhì huì xīn】

    成语解释:形容美丽而聪明。

    成语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 伶牙俐齿【líng yá lì chǐ】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卖乖弄俏【mài guāi nòng qiào】

    成语解释: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成语出处: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对于德国军国主义的胜利,不是联合国的胜利,更不是我国徒事内争托名参战的军人和那投机取巧、卖乖弄俏的政客的胜利。”

  • 目达耳通【mù dá ěr tōng】

    成语解释: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 明昭昏蒙【míng zhāo hūn méng】

    成语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成语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弄巧反拙【nòng qiǎo fǎn zhuō】

    成语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西子捧心,愈见增妍;丑妇效颦,弄巧反拙。”

  • 七行俱下【qī háng jù xià】

    成语解释: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成语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千虑一失【qiān lǜ yī shī】

    成语解释: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 七窍玲珑【qī qiào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

  • 巧捷万端【qiǎo jié wàn duān】

    成语解释: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成语出处:

  • 上智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

    成语解释: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识时务者为俊杰【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语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手疾眼快【shǒu jí yǎn kuài】

    成语解释:形容机灵敏捷。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