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计其数【bù jì qí shù】

    成语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 不可胜数【bù kě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成语出处:《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

    成语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 绰绰有余【chuò chuò yǒu yú】

    成语解释: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 凤毛麟角【fèng máo lín jiǎo】

    成语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伏法受诛【fú fǎ shòu zhū】

    成语解释: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谷贱伤农【gǔ jiàn shāng nóng】

    成语解释: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 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广种薄收【guǎng zhòng bó shōu】

    成语解释: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成语出处: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 恒河沙数【héng hé shā shù】

    成语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 举不胜举【jǔ bù shèng jǔ】

    成语解释: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 立竿见影【lì gān jiàn yǐng】

    成语解释: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 寥寥可数【liáo liáo kě shǔ】

    成语解释: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成语出处: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 囊空如洗【náng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

    成语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成语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无穷无尽【wú qióng wú jìn】

    成语解释: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成语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捉襟见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成语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不存不济【bù cún bù jì】

    成语解释: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 屈指可数【qū zhǐ kě shǔ】

    成语解释: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成语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 太仓一粟【tài cāng yī sù】

    成语解释: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成语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寥寥无几【liáo liáo wú jǐ】

    成语解释: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做诗赋的也寥寥无几。”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一丝一毫【yī sī yī háo】

    成语解释: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任凭尊意应济多少,一丝一毫尽算是尊赐罢了。”

  • 捉襟肘见【zhuō jīn zhǒu jiàn】

    成语解释: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 入不敷出【rù bù fū chū】

    成语解释:敷:够,足。收入不够支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 阮囊羞涩【ruǎn náng xiū sè】

    成语解释:阮囊:亚代阮孚的钱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成语出处: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 力济九区【lì jì jiǔ qū】

    成语解释:济:帮助,周济;九区:指全国。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