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大街小巷【dà jiē xiǎo xiàng】

    成语解释: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 对景伤情【duì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集贤宾·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 睹物伤情【dǔ wù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 风木含悲【fēng mù hán bēi】

    成语解释: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风木之悲【fēng m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 行号巷哭【háng háo xiàng kū】

    成语解释: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成语出处: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 呼天抢地【hū tiān qiāng dì】

    成语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 泪如泉涌【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泪如雨下【lèi rú quán yǒng】

    成语解释: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抢地呼天【qiāng dì hū tiān】

    成语解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生离死别【shēng lí sǐ bié】

    成语解释: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成语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 树欲静而风不止【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语解释: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死去活来【sǐ qù huó lái】

    成语解释: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痛哭流涕【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痛不欲生【tòng bù yù shēng】

    成语解释: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涕泪交垂【tì lèi jiāo chuí】

    成语解释: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悲哀。

    成语出处: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 物伤其类【wù shāng qí lèi】

    成语解释: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心如刀绞【xīn rú dāo jiǎo】

    成语解释: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寻死觅活【xún sǐ mì huó】

    成语解释:寻:求,找。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二折:“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 要死要活【yào sǐ yào huó】

    成语解释:形容闹得很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那婆娘索性抓破脸皮,反要死要活,分毫不让。”

  •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

    成语解释: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成语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 肝肠寸断【gān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比喻伤心到极点。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鬼哭狼嚎【guǐ kū láng háo】

    成语解释: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 鬼哭神嚎【guǐ kū shén háo】

    成语解释: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 切肤之痛【qiè fū zhī tòng】

    成语解释: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 万箭穿心【wàn jiàn chuān xīn】

    成语解释: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 如丧考妣【rú sàng kǎo bǐ】

    成语解释: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成语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