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窗明几净【chuāng míng jī jìng】

    成语解释: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成语出处: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焕然一新【huàn rán yī xīn】

    成语解释: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成语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成语出处: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七颠八倒【qī diān bā dǎ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凌乱。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问如何是佛法大师,师曰:‘七颠八倒。’”

  • 污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杂乱。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乌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杂乱。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杂乱无章【zá luàn wú zhāng】

    成语解释: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 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

    成语解释: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 面目一新【miàn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 乱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 拍案而起【pāi àn ér qǐ】

    成语解释: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干干净净【gān gān jìng jìng】

    成语解释: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 端端正正【duān duān zhèng zhèng】

    成语解释: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 整整齐齐【zhěng zhěng qí qí】

    成语解释: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齐齐,则等做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