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菩萨低眉【pú sà dī méi】

    成语解释: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俊辩类二》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飘飘欲仙【piāo piāo yù xiān】

    成语解释: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亲痛仇快【qīn tòng chóu kuài】

    成语解释:做事不要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坳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成语出处:汉·朱浮《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 秋月寒江【qiū yuè hán jiāng】

    成语解释: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 人不自安【rén bù zì ān】

    成语解释: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魏书·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 人情汹汹【rén qíng xiōng xiōng】

    成语解释:形容人心动荡不安。同“人情恟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绍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丧,中外人情汹汹。”

  • 人心涣散【rén xīn huàn sàn】

    成语解释: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 人心难测【rén xīn nán cè】

    成语解释: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 受宠若惊【shòu chǒng ruò jīng】

    成语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成语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 商彝周鼎【shāng yí zhōu dǐng】

    成语解释: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成语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 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 神怡心旷【shén yí xīn kuàng】

    成语解释:精神愉悦,心胸开阔。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悠,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 神怿气愉【shén yì qì yú】

    成语解释:形容欢欣愉快。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重建苏州南禅夺钟楼记》:“浮屠时其撞击,铿鍧朝夕,田是苏之士民神怿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 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喜怒无常【xǐ n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 喜笑颜开【xǐ xiào yán kāi】

    成语解释: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 心痒难挠【xīn yǎng nán náo】

    成语解释: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 熏风解愠【xūn fēng jiě yùn】

    成语解释: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宜嗔宜喜【yí chēn yí xǐ】

    成语解释: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 归之若水【guī zhī ruò shuǐ】

    成语解释: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成语出处:无

  • 如花似玉【rú huā sì yù】

    成语解释: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成语出处:《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 儿女英雄【ér nǚ yīng xióng】

    成语解释: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阿意顺旨【ē yì shùn zhì】

    成语解释: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成语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限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 坏人坏事【huài rén huài shì】

    成语解释: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乐于助人【lè yú zhù rén】

    成语解释:很乐意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 上善若水【shàng shàn ruò shuǐ】

    成语解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成语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 硕果累累【shuò guǒ léi léi】

    成语解释: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硕:(果实)大,丰盛。累累(léi léi阳平):形容果实茂盛的样子(结成一串串)。比喻巨大的成绩。

    成语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霍达《补天裂》第十三章

  • 温良恭俭【wēn liáng gōng jiǎn】

    成语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成语出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 心胸开阔【xīn xiōng kāi kuò】

    成语解释: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 心地善良【xīn dì shàn liáng】

    成语解释: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成语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 娱心悦耳【yú xīn yuè ěr】

    成语解释: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手滑心慈【shǒu huá xīn cí】

    成语解释:慈:慈祥。手头慷慨,心地慈祥。指乐于助人

    成语出处:清·袁枚《与林远峰书》:“鱼门当日,并不在酒场歌席妄费一钱,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 淑质贞亮【shū zhì zhēn liàng】

    成语解释: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 处变不惊【chǔ biàn bù jīng】

    成语解释:面对变乱,能镇定自若,不惊慌。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