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百花齐放【bǎi huā qí fàng】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拔树撼山【bá shù hàn shān】

    成语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别树一旗【bié shù yī qí】

    成语解释: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草间求活【cǎo jiān qiú huó】

    成语解释: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成语出处:《晋书·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 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草满囹圄【cǎo mǎn líng yǔ】

    成语解释: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成语出处:《隋书·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 草创未就【cǎo chuàng wèi jiù】

    成语解释: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春晖寸草【chūn huī cùn cǎo】

    成语解释: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成语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草腹菜肠【cǎo fù cài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

    成语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

  • 草芥人命【cǎo jiè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成语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 草蛇灰线【cǎo shé huī xiàn】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 草木萧疏【cǎo mù xiāo shū】

    成语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成语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餐风宿草【cān fēng sù xuě】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木兰可怜父亲多病,扮女为勇,代父其役……餐风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 草偃风从【cǎo yǎn fēng cóng】

    成语解释: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成语出处:

  • 草衣木食【cǎo yī mù shí】

    成语解释: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 承星履草【chéng xīng lǚ cǎo】

    成语解释: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成语出处:晋·葛洪《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 楚楚动人【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

    成语解释: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 独木不成林【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 独木难支【dú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蠹众木折【dù zhòng mù zhé】

    成语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大树底下好乘凉【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

    成语解释: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婀娜多姿【ē nuó duō zī】

    成语解释: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成语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