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茶不饭【bù chá bù fàn】

    成语解释: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 残茶剩饭【cán chá shèng fàn】

    成语解释: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四:“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 处之泰然【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茶饭无心【chá fàn wú xīn】

    成语解释: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茶余饭饱【chá yú fàn bǎo】

    成语解释:泛指闲暇之时。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弓影杯蛇【gōng yǐng bēi shé】

    成语解释: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酒后茶余【jiǔ hòu chá yú】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酒余茶后【jiǔ yú chá hòu】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履舄交错【lǚ xì jiāo cuò】

    成语解释: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 榷酒征茶【què jiǔ zhēng chá】

    成语解释: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 三茶六饭【sān chá liù fàn】

    成语解释: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成语出处: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

  • 三茶六礼【sān chá liù lǐ】

    成语解释: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成语出处: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 挑茶斡刺【tiāo chá wò cì】

    成语解释:指寻事生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要说个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 象箸玉杯【xiàng zhù yù bēi】

    成语解释: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史记·宋微子世家》:“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

  • 酌金馔玉【zhuó jīn zhuàn yù】

    成语解释: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酌金馔玉待鸣钟。”

  • 自相惊扰【zì xiāng jīng rǎo】

    成语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 杯中之物【bēi zhōng zhī wù】

    成语解释: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茶余饭后【chá yú fàn hòu】

    成语解释: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 粗茶淡饭【cū chá dàn fàn】

    成语解释: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家常茶饭【jiā cháng chá fàn】

    成语解释: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高应朝书》:“若一向只如此说,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养玩索功夫,即恐学者将此家常茶饭,做个怪异特底事看了。”

  • 乱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 浪酒闲茶【làng jiǔ xián chá】

    成语解释: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 神经过敏【shén jīng guò mǐn】

    成语解释: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关于》:“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疑神疑鬼【yí shén yí guǐ】

    成语解释: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成语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 杯盘狼藉【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语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