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成语出处:元·马熙《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得月多。”

  • 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成语解释: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垂涎欲滴【chuí xián yù dī】

    成语解释: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 吃里扒外【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 独一无二【dú yī wú èr】

    成语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凤髓龙肝【fèng suǐ lóng gān】

    成语解释:比喻珍奇美味。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成语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回味无穷【huí wèi wú qióng】

    成语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 货真价实【huò zhēn jià shí】

    成语解释: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成语解释: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成语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 精雕细刻【jīng diāo xì kè】

    成语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成语出处:《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 空前绝后【kōng qián jué hòu】

    成语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 其味无穷【qí wèi wú qióng】

    成语解释: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成语出处: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 千言万语【qiān yán wàn yǔ】

    成语解释:形容说得话很多。

    成语出处: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山珍海味【shān zhēn hǎi wèi】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 首屈一指【shǒu qū yī zhǐ】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出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酸甜苦辣【suān tián kǔ là】

    成语解释: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

  • 头头是道【tóu tóu shì dào】

    成语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 五味俱全【wǔ wèi jù quán】

    成语解释: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成语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成语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意味深长【yì wèi shēn cháng】

    成语解释: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真才实学【zhēn cái shí xué】

    成语解释: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 珠翠之珍【zhū cuì zhī zhēn】

    成语解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 珠圆玉润【zhū yuán yù rùn】

    成语解释: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成语出处:唐·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 馋涎欲滴【chán xián yù dī】

    成语解释: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红。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宋·苏轼《将之湖州》诗:“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成语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龙肝凤髓【lóng gān fèng suǐ】

    成语解释: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 前所未有【qián suǒ wèi yǒu】

    成语解释:从来没有过的。

    成语出处: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 食指大动【shí zhǐ dà dòng】

    成语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